部门简介
生物育种研究室依托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国家甘蔗改良中心广东分中心、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从事甘蔗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及推广、甘蔗良种良法配套关键技术等研究的部门,建有国内一流的甘蔗育种基地和生物技术研究平台,在甘蔗育种技术、理论与方法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育成的粤糖系列优良品种推广面积居国内大陆自育品种首位,为我国蔗糖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才队伍
现有研究人员19人,其中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名,高级职称以上人员12名,博士学位5名,硕士以上学位研究人员比例在70%亚搏手机版官方登录以上,团队人才结构合理、研究开发能力强。
仪器设备
甘蔗遗传育种室拥有基因枪、荧光定量PCR仪、荧光显微镜、凝胶成像系统、双向蛋白电泳系统、高速离心机、超净工作室等一列用于分子生物育种试验的仪器设备。
业务范围
亚搏手机版官方登录甘蔗遗传育种室的主要承担甘蔗种质引进与创新、糖料蔗和果蔗新品种选育、甘蔗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甘蔗重要农艺性状遗传机制、转基因甘蔗育种、甘蔗健康种苗生产、甘蔗抗病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任务。
产品介绍
1、甘蔗种质引进与创新 (Introduction and innovation of sugarcane germplasm)
承担甘蔗引种与检疫任务,通过与美国、澳大利亚、古巴等国家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引进国际种质资源,先后从各国引种甘蔗资源100多份;开展栽培种、割手密、斑茅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评价、核心种质构建、遗传模式等研究,筛选和创新优异种质,部分种质已成为我国甘蔗育种的重要骨干亲本。
2、甘蔗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发掘与遗传改良(Researches on functional genes of major agronomic traits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在甘蔗产量、抗病虫、养分利用效率等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机制研究领域取得显著进展,鉴定出一些重要的基因位点和功能基因;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3个目标基因共转化的甘蔗基因工程技术体系,创制出一批抗虫、抗旱、抗除草剂、养分高效利用等的优异种质。
3、糖料甘蔗品种选育(Sugarcane breeding )
针对广东省甘蔗产业的发展方向,利用聚合选择、分子设计育种等新技术,选育出高产、高糖、适应现代甘蔗轻简化、机械化生产甘蔗优良新品种,为蔗区提供优质的健康种苗。
4、新型功能甘蔗品种选育与推广(New functional sugarcane breeding and extension)
根据食品、饮料等生物健康产业需求,深入发掘甘蔗中的有益微量元素铁、锌等成分利用价值,选育出一批高富含铁、锌等有益元素的功能型甘蔗新品种(系)。建立了广东黄皮、黑皮果蔗品种的脱毒复壮技术体系,在南沙、英德、翁源等广东果蔗主产区得到广泛应用,为蔗农年增收1000万元以上。
5、甘蔗抗病性研究(Disease-resistance breeding)
采用克隆基因、q-PCR等技术,研究抗性相关基因在甘蔗植株不同部位的表达,筛选与抗性紧密相关的基因;通过系统研究病原菌小种致病力分化分型以及分布情况,探索病原菌与寄主间的关系,最终为抗病育种以及品种布局提供理论依据和物质基础。
6、主要研究成果
本研究室先后承担国家甘蔗现代产业技术体系、“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联合国开发署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60多项,在Theor Appl Genet、Genome、Journal Genetic & Genomic、Plos One、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等国内外杂志论文100多篇,获授权专利16项。选育的粤糖57-423、粤糖63-237、粤糖79-177、粤糖81-3254、粤糖85-177、粤糖93-159、粤糖99-66、粤糖00-236等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为我国甘蔗糖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获得省、市科技奖励10多项。
实施案例
选育的粤糖系列甘蔗新品种推广面积居国内自育品种首位,多次入选广东、广西和云南农业主推品种和技术。十二五以来,在全国累计应用面积2500万亩以上,创造社会经济600亿元以上。
联系方式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石榴岗路10号大院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甘蔗遗传育种室
联系电话:020-84168434